2018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淮滨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持续把“四水同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尤其是结合全县农村生态实际,把治理农村污水作为全县“四水同治”28项重点项目之一,统筹谋划,全力推进。规划治理5436处,总投资10960万元,已完成5146处,完成投资10302万元。目前,全县农村水环境正在持续好转。
一、高站位谋划
省、市有关会议召开后,淮滨县相继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学习传达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全县“四水同治”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淮滨县四水同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了《淮滨县四水同治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项目28个,概算投资115亿元。5月中旬,县、乡相继召开了四水同治工作会议,对四水同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
同时,县政府结合实际,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今年主要任务来抓。按照“覆盖全面、群众受益、效果良好”要求, 坚持即排查与即整治相结合,治源头与治重点相结合,清积淤与通水系相结合,提升工程与涵养生态相结合,着力消除全县16个乡镇(街道)274个行政村的所有农村污水,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
二、全方位摸底
污水治理求实效,查清问题是前提。为此,全县各乡镇(街道)按要求认真组织,扎实推进两大内容的调查。一是水系调查。对塘湖沟渠的基本情况全面进行调研,确定水系位置,统计水域面积,登记造册并统一汇总,确保一处不漏、数据详实。二是污染源调查。对居民生活、旱厕等污水排放口位置、初期雨水径流、畜禽养殖、农药喷洒等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调查。
三、多方式治污
查清了问题所在,也就明确了治理的方向。县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方式治污的工作部署。一是抓源头治理。由县城市管理局牵头,指导乡镇全面排查,即时关闭向自然水体直排的居民排污口。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指导乡镇改造现状厕所,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二是抓工程治理。由各乡镇(街道)结合排查情况,实施改造、清淤沟塘,保证清淤后回水水质满足“无黑臭”的指标要求;实施水系连通,沟塘路面两侧利用涵管连通,非道路阻隔的沟塘,采用新开挖沟渠直接连通。三是抓管理提升。对治理后工程,由乡村安排人员加强水面巡查,及时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岸边生活垃圾,在护坡上植草植绿。
四、大投入保障
污水治理,是政治任务,是群众所盼,是生态所需。要完成任务,取得实效,资金保障务必到位。为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落实,县财政统筹资金1.096亿元,对完成污水治理工作任务,并通过验收的村,按照每村4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对治理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一处扣除补助资金1万元,同时给予通报批评。
五、严标准求效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涉及排涝沟疏通、灌溉渠道整理、大塘整修、堤防整修等多个类别。治理结果如何,能否发挥效益,关键在质量。为此,县政府安排有关业务部门,分类明确了排涝沟疏通、灌溉渠道整理、大塘整修、堤防整修等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要求各乡镇严格按标准组织实施,县专项工作验收小组依据标准逐一实地验收,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