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A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0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李建光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淮河信阳段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收悉。经与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建议。围绕把信阳市淮河上游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的目标,组织编制《新阶段信阳市淮河上游治理规划建议方案》,项目规划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积极向水利部淮委、省水利厅汇报,争取支持。目前,水利部淮委初步同意将我市石壁、晏河、白雀园等大型水库和淮河干支流防洪综合能力提升(包含新建加固堤防、新建改造排涝闸站和治理险工险段)等项目纳入正在修编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计划在规划期内梯次安排实施。
二、关于“加大城乡水污染整治力度”的建议。一是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老旧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提升老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覆盖率,不断提升污水收集率;二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城市管理局开展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行动,对全市24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建立问题台账,下发通报,督促问题整改,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三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16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工建设,督促各县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正常运行。通过深入开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淮河(信阳段)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及2024年1~4月份,淮河(信阳段)5个水质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三、关于“注重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建议。一是加强湿地保护。严格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配合各级人大开展了“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的执法检查;制定《信阳市湿地保护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展信阳市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充分利用“林长+”工作机制,加大淮滨淮南等湿地保护力度,坚决杜绝破坏湿地资源的案件发生。二是加强水生态修复。根据《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在淮河干支流两侧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逐步形成绿色生态长廊,增加流域内林木覆盖率。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全面完工,推动信阳中心城区原有的水系、湿地、洼地相连,构建起“长藤结瓜”式的城市生态循环水网。三是加强采砂管理。不断创新河砂管理模式,研究制定了《信阳市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加强“人防+技防”实施意见》,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信阳市进一步推进河道采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严格落实生态修复措施,要求每公里采砂河段落实生态修复资金不少于50万元,实行采后验收制度,严禁“重开采、轻治理”现象,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
四、关于“推进农村水系治理”的建议。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央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工作,每个省每年1至2个国家试点县名额;在做好国家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我省同步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省级试点,每年1至2个省级试点县名额。自2019年启动以来,组织和动员各县区积极申报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指导编制试点县工作方案,加强与省水利厅的沟通对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竞争立项,我市光山县成功争取2022年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商城县成功争取2023年全省级试点项目。目前光山县项目区河道水质、人居环境和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基本建成,商城县水美乡村项目建设正在全面实施,2024年年底可以全面建成。
五、关于“加大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效益。该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水利项目,总投资50.26亿元,目前,枢纽主体工程已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城市供水泵站通水成功,田间工程加快建设。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淮干息县枢纽为控制,城市供水和灌溉渠系为骨干的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布局,进一步完善革命老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体系,不仅能解决沿淮103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惠及35.7万亩灌溉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科学谋划水资源配置项目。根据国家政策投资方向,结合我市淮河干支流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开发利用需求,新谋划重点水利项目匡算总投资近700亿元,其中新建改建大中型水库20座、新建大中型水闸16座,进一步完善了“一横八纵四区”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增强我市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复苏。
六、关于“健全水生态保护和利用长效机制”的建议。一是切实防范水环境风险。强化水环境质量预警研判,完善上下游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信息共享、闸坝调度机制,避免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持续开展新一轮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河流及重点湖库排污口溯源并完成75%的整治任务。二是加强水环境生态保护。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45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其中,年均值Ⅱ类及以上类别的水质断面占比要达到65%。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达到国家要求。三是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深化母亲河复苏行动,保障复苏河段全线全年过流。加强生态流量调度管理,力争6个考核断面水量、流量全年达标。全口径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10平方公里。推进淮河生态廊道完善提质。
衷心感谢您对水利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水利局 联系人:段练
电话:0376-6272247
协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邹法俊
电话:0376-3099519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