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9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办理结果:A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29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罗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村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提案”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农村还存在节约集约用水意识不强,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多样化科普,通过村广播、田间宣讲、节水案例展示等,普及节水知识与效益,针对农户、村干部等群体精准传播,培育“节水光荣”的共识。二是推广技术设施。农业领域重点普及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替代传统漫灌;生活用水方面推广节水器具,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安装智能水表,用计量收费倒逼节水。三是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河南省《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支持成立村级用水组织,负责分配、维护与监督,将节水成效与奖励挂钩,激发内生动力。同时结合水源保护区建设,推动雨水收集、污水再利用,提升循环利用水平,从意识、技术、制度层面提升用水效率。

二、关于“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保障压力加大”的问题

一是加强水源保护区划定与管理。明确水库、河流、湖泊、地下水取水点等各类水源的保护范围,细化管控要求。严格禁止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重污染工业、垃圾倾倒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限制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从源头减少点源和面源污染输入,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压力。 二是优化水源地建设与协同机制。在新建饮用水水源地时,同步征求辖区生态环境部门意见,将取水口设计与选址建设同步推进,提前拟定取水口位置,避免因选址不当导致后续难以划定保护区,从建设源头保障水源地可管可控。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协同,在水源地建成后,共同指导辖区完成保护区范围划分,形成“建设-划界-管理”的闭环流程。三是依托保护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 借助水源保护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发挥其天然净水器功能,减少后续水处理的工艺复杂度、药剂用量和能耗,降低供水成本,间接缓解水资源承载的经济压力。通过保护水源水质,避免因污染导致水源关闭或取水量受限,保障稳定、足量的供水,增加有效供水量,提升水资源承载的稳定性。

三、关于“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水资源系统性、整体性规划管理有待完善”的问题

一是深化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将其贯穿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全过程,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转化,推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落地。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推广、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认知,引导公众与企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围。二是构建系统性规划管理体系。落实《信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打破区域与部门壁垒,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城乡、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明确开发上限、生态红线、质量底线,实现“一张蓝图”管水。加强与国土空间、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规划衔接,确保空间布局与目标设定匹配,避免冲突。三是强化水资源系统治理。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制定《2025年信阳市母亲河复苏行动工作计划》,聚焦淮河、浉河等河流水系,统筹调度、治理、修复,通过清淤、生态护岸、湿地修复等提升流域功能,解决防洪、供水、生态保护协同问题。推进统一调度,制定《信阳市2025年调水管理工作要点》,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机制,依季节与供需科学调配水源,保障生态基流,维护水体自然循环。

四、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落实水资源约束。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村庄规划的核心约束条件,严格执行“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确保规划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推动村庄规划全覆盖,在规划编制中明确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循环利用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用水边界。二是引导产业转型,发展生态农业。 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乡村发展对水资源、水环境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生态农业模式,如节水灌溉农业、有机农业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比如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养殖废水循环处理利用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三是完善设施建设,提升处理能力。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低成本、易维护的处理技术,确保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设施稳定运行,避免污水直对水环境造成破坏。

五、关于“加强水资源相关指标约束性管理”的建议

一是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构建从地表到地下的全方位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年度水量分配制度,联合市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累计完成浉河、竹竿河、洪汝河、史灌河、淮河干流、长江干流宜昌至河口河段(武汉至湖口左岸)6条跨县区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先后确定5条重点河流17个生态流量控制目标,以县域为工作单元确定2025年、2030年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二是贯彻落实保护规划。实施《信阳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同环境改善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等有机结合起来,指导我市“十四五”时期开展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三是深入开展水资源税改革。积极贯彻落实《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六、关于“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的建议

一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农村部门印发《信阳市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方案》及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上半年推广水稻侧深施肥44.2万亩、无人机喷施肥654万亩次,应用新型肥料299.1万亩次、配方施肥668万亩次。同时制定6份农药减量技术方案,投入植保无人机1150架,完成病虫草害防治1325.31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651.92万亩次,覆盖率达49.2%,超省定目标1.2%。二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出台《信阳市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366万元,将淮滨县、光山县、息县列为项目重点县。通过督导和下发提醒函,督促平桥区、固始县拨付2024年项目资金,指导重点县培育秸秆收储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性收储中心和标准化加工基地。三是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监管,完善相关制度,推进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等3县粪肥就近还田,推广机械化还田技术,鼓励向粮食作物倾斜。培育服务组织,健全养殖、服务、种植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争取并实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四是健全地膜及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构建地膜联合监管机制,规范使用回收台账,完善回收利用与无害化处置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回收网络,激励农户参与回收。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三级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培训,督促生产者和经营者履行回收义务。五是划定农村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部门将393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纳入全国评估系统,已完成376个保护区划分,正推进剩余17个的划定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六是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目标,聚焦重点水系及村镇周边,统筹实施小流域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7.5平方公里,涉及7个县区,其中国家重点工程84.8平方公里、省级项目2.7平方公里,总投资2678万元,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浉河区范家祠堂、商城县开觉寺小流域被认定为市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并报省备案。

衷心感谢您对水利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水利局           联系人:  电话6272258

协办单位:市生态局           联系人:邹法俊 电话3099519

    协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张腾 电话6693777



                                                                                          2025年7月10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